來自我所創造的
言語。 其創造的感受,是「消耗」。 消耗思緒的力量,消耗考量來設計。 消耗了精神與內在,將它注入另一處、另一個形體,賦予生命般地。 消耗之後,我感受到強大,由自身內在空出的廣闊。 但為何,以往,許許多多的創造形式中,並沒有這樣感受過? 從文字裡建構出的設計,此時才令我感知到內在的活躍。 我感受到實際視覺上的,自己內在空間消耗後空出來的敞闊感,且質地像是提升了一樣。 音樂,料理,手工,繪畫,都沒有這樣的感受。 唯有當我在將思考化為文字的時候,才能進入這樣純白光亮的空間。 攝影的時候,我感覺到自由。 繪畫的時候,我感覺到源源不絕的豐富感。 料理的時候,我感覺未知的期待和驚喜。 哼唱新旋律的時候,有時候我因為它可能消失而感覺有些慌亂。 手作的時候,我感覺到完成之前的費時費力。 園藝的時候,我感覺像呼吸一樣自然。 試著設計出某物件/找出某辦法來解決什麼狀況,在腦中構思、組裝、演示過程、成果與結論時,我感覺到自己的猶豫。找出定論並行動時,我知道這套模式可能最適合當下那時刻或某段時間。 這樣的形式,可能與這些都不同屬性。 它有可能是完全另一個空間與維度。 或許,它還可能是一個介面。一個能夠擷取資源的介面。 當你,內心升起意念時,它可能,還太細小。 直到加深確定,它以話語顯現,化為指令,在你心智裡運轉,成為決定,轉為行動。 言語本身,即代表「取得共識」。萬物建立於其上。 無論語言的形式為何。 承載意念於它,它也是意念本身。並且,它是具有方向性的意念。 So I can literally move as I speak. Sumikko 2021/02/01 22:19 Satoru's untouchable-ness 無法觸碰的五条悟 Nanami Here